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文章目录列表:

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2.蔚来汽车在中国怎么样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小米CEO&电动 汽车 CEO雷军

“年轻人 辆电动 汽车 要来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后,网友们感慨道。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 辆电动 汽车 ”会是怎样一个名字呢?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呢?这辆车的售价会有怎样的惊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出了无限想象。

关于造车,雷军赌上了一切

关于造车,雷军讲述了与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且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我们干得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而马斯克干的事是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雷军曾如此感叹道。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千亿现金,不造车就愧对米粉

雷军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会曾建议研究电动 汽车 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 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 人士的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讨论。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项目。

“接下来将会压上所有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表示。

为何造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年头,高 科技 公司不造个车似乎已经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已经相继传出了造车的传闻。百度则是已经板上钉钉,与吉利联手,成立了 汽车 公司——集度。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了其合作厂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最快将在2025年发布 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车型。

华为虽然一再宣布“华为不造车,而是使 汽车 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 汽车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车 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车 、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经达到357条 。

除此之外,同为手机厂商的OV也对 汽车 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为何此时大家纷纷对造车充满了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 汽车 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让造车门槛大大降低, 汽车 智能化、软件定义 汽车 成为了可能,更是让这些本身在软件和计算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高 科技 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 汽车 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需求将出现全面爆发。

如此“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宝马;小鹏、理想股价则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而百度在宣布造车之后一个月,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的风口。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则是百年一遇的 历史 机遇。

从小米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实现着不断的增长。雷军称小米10年时间能够实现这样的收入, 创造了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寻找营收不断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动力源泉。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 曲线到达 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 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的是“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而此后,小米将实现的是“手机+AIoT+ 汽车 ”的万物互联。小米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画下更大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跟进还是声量上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造车也是个“不得不”的决定。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小米已经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在此前某次采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推进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在风险不可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确定的智能电动 汽车 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难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手握了千亿元资金入局 汽车 赛道,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量已经达到1080亿。根据公告,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是远远不够的。从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报表来看,其分别累计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已经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为止仍未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净亏损为53.04亿元,自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

可见,造车还需要准备足够充足的弹药。而这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太大的难题。雷军更是霸气地说了句:我们亏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积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 已达834件,小米 汽车 相关 中发明 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 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 斯拉 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 汽车 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 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以及车载服务方面,而自动驾驶等方面还有欠缺。小米在智能电动 汽车 方面的 与车企相比还有些距离,有待提升。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车 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未来一定不止千亿规模,但忽略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 趋势,燃油车也必将成为过去时,但目前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群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五年内,车厂还是在抢夺一个“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止目前蔚来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达到8.8万辆,理想 汽车 累计交付超4万辆,小鹏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超5万辆,而燃油车的全年交付是千万辆级别。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才能够达到25%左右。万里长征才刚开始。

所以,如果小米发布 汽车 ,那一定会影响目前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盘子,尤为紧张的应该是定位相当的小鹏 汽车 、以及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相当于4个小鹏 汽车 的全品牌交付,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 。小米有没有可能拿下这个“发烧”的市场,能不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恰恰是小米擅长的东西,毕竟他的使命是为年轻人造东西,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价格厚道”的智能 汽车 ,小米未来会像卖智能音箱、空调电视那样低毛利卖智能 汽车 。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确定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再陷“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选择造车?》

南方都市报《“造车”后半场智能化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百度相继入场》

地产三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 汽车 花了多少钱造车?》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员工人均年薪45万元

静静/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腾讯营收和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小米与自身相比,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了34.1%。而且境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纵观小米财报,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也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尤为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下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血战2021的准备。2021年手机市场注定是个血雨腥风之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9.15亿元。

向高端爬坡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收入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定价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了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以往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 季度 突破了千元,达到1038.0元,二季度也实现了持续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过了千元,从而实现了2020年的同比增长。

这一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冲向高端市场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发布了冲击高端市场的 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3500元-4500元价位段销量 。而年底推出的高端 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销量突破了100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还有上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 利润难有突破性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522亿元,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62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9%和27.4%,两者已经占总营收的89.3%,将近90%。

而众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的承诺,而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依然小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方面,小米很难仰仗硬件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而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未有较大增长。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优势凸显

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1%,占总收入的49.8%,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 和地区。根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 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而欧洲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华为逐渐从市场“退出”之后,OPPO在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vivo也在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华为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被小米、OPPO所接盘。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大增85%,全年数据更是增长9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小米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接下了华为过去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机销量却超过了70%。

来自第三方数据(IDC)显示,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1.46亿台。这意味着小米境外手机销量1.07亿,占比73%。

如此推算,只占总销量30%的国内市场却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而国外超过70%的销量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到了国内市场。

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

来自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流还只有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现金流。为血战2021年做好了准备。

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注定会是血雨腥风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发起了冲锋。 季度还未结束,OPPO发布了年度 FindX3,据称OPPO投入了巨大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而一加也推出了冲向高端主流市场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该款手机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也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增加了40.1%至145亿元。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了63.2%,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推广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提高品牌 度。

在好的产品基础上,得声势者得市场,每一分的声势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推动。

人均年收入约为45万元 腾讯81万元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雇员,其中15363名雇员持有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万元,人均月薪3.74万元。

腾讯2020年有85858名员工,其中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696.38亿。简单平均一下,员工人均年薪高达81万,月薪平均6.76万。

小米员工仅为腾讯员工年薪一半。

蔚来汽车在中国怎么样

2007年一季度,境内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震荡的走势,其间曾数次发生非理性暴跌现象,但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在强势震荡中也屡创新高。这种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政策诱因。 导致一季度股票市场震荡的多重因素 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譬如一些已被证明为谣言的政策“利空”传闻,如预期政府将对股票投资收入征收资本利得税等。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涨幅偏快,股指已经出现阶段性高估,市场客观上需要进行调整以消化获利盘。其次是3月18日央行加息前监管层政策走向不够明朗导致部分机构资金离场观望。 前期股市涨幅偏快,股指出现阶段性高估。继2006年沪深股指大幅上涨之后,2007年初,股票指数继续快速上扬,2007年1月份,上证指数上涨14.14%。1月下旬,在大盘进入3000点敏感区之后,全部A股以2005年业绩计算的静态市盈率和以最近12个月业绩计算的动态市盈率分别达到43倍和33倍。而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巴西圣保罗交易所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7.23、15.65和12.38倍,其他国际股票市场指数的静态和动态市盈率也低于境内A股市场。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在上证指数达到3000点之后,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出现阶段性的高估现象。阶段性高估的直接结果是:在没有实质性的利好出台之前,股票市场处于“高处不胜寒”的不稳定状态。 境内股市与周边股市联动性增强。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2月份以来,沪深股市与欧美等股票市场的相关度日渐增强。2月27日沪深股市大跌之后,美国道琼斯指数随后大跌400点,下跌3.29%;新兴市场股市周三开盘后多有3~7%的跌幅;欧洲、日本等主要股市也纷纷大跌。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外贸依存度的不断增加,境内经济与境外经济的连通性逐渐增强,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自然会逐渐对这种连通性做出反应。二是在境内境外同时上市的中资公司逐渐增多,其股价的联动效应导致境内外股票市场的互动程度增加,境内股票市场的走势将更多地受到境外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限售部分解禁流通对股指上行形成压力。从2005年4月份股权分置改革推行后,截至2007年3月末,沪深两市共有12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股权分置改革规定,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持股量超过5%的非流通股股东,可以在满足减持条件后的一年内减持5%的股份。根据上述规定,2007年全年即将解禁的股份达到908亿份,流通市值大约为1万亿元,相当于当前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30%左右。在短期内,这些解禁流通的股份的抛压和潜在抛压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股票市场和相关个股的上行走势。 出于预防性动机,部分机构逐渐减仓。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2月底,以基金、QFII、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在银行托管专户的A股市值半年来 出现下降。截至2007年2月28日,机构在银行托管专户合计持有A股市值达16967.72亿元,比1月底持有的17380.18亿元,减少412.46亿元。这是自2006年8月份以来,基金、QFII与保险三大投资机构A股市值 出现下降。这意味着,2007年前2个月,机构投资者减持了一定仓位的股票。减持的原因之一是机构投资者出于预防性动机和谨慎性原则主动减持;原因之二是部分基金投资者非理性赎回导致基金被迫减持部分股票。机构减持情况也进一步解释了机构投资者2006年度重仓的大盘蓝筹股表现不佳的原因。此外,据媒体报道,大量私募基金在一季度大幅减仓,也是导致股市震荡的重要原因。 此外,1季度股票市场大幅震荡也与3月18日之前监管层政策走向不明朗密切相关。2007年初,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增长等各项指标创近年来新高,市场普遍担心下一步监管层会出台防范经济过热的调控措施,因此心态趋于谨慎。加之股票市场阶段性高估导致“市场泡沫论”重新抬头,市场谣传政府将对股票投资收入征收资本利得税等一系列消息面的“利空”因素互相叠加,直接导致了两次暴跌现象的发生。 震荡为何不改股票指数上行态势 纵观一季度股市,尽管一度出现深幅下挫,但市场依然在2600-2700点位表现出较强的支撑。随着3月18日加息政策的出台,市场利空出尽,大盘在3月19日突破3000点并逐渐站稳,并在3月26日突破3100点,在3月29日盘中突破3200点。股票指数在大幅震荡之后不改上行走势,其主要原因在于1季度中后期,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基本面因素的利好推动。 流动性充裕导致资金推动情况持续。2007年2月末,人民币存贷差依然保持在11万亿的高位。2007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顺差达到396.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加。外贸顺差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互相交织,导致外汇占款继续上升,同时境外资金继续进入中国市场,流动性持续充裕,这种局面的存在导致后续资金源源不断进场。与此同时,市场普遍预期,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继续加快的话,贸易顺差和外汇占款大幅上升的态势不会得到根本扭转,流动性将继续增加。流动性充裕本身和流动性持续增加的预期在市场上体现为:只要大盘跌就有资金建仓。例如2月27日股票暴跌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股票市场便强劲反弹。相关数据也证明了流动性充裕导致资金正在不断流入股市:2007年一季度,股票市场二级市场累计净流入资金接近8000亿元;A股市场3月末流通市值达到37283亿元,较上月增长15%。 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预期。2007年1月1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要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条件成熟的要争取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也要将 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把上市公司做优做强”。随后,中央企业加快了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的步伐,部分中央企业已经完成了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 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超过预期。根据3月份公布的信贷、投资以及工业增长等最新宏观数据, 2007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增速创2004年以来新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8.5%,增速亦为近年来高点;2007年2月末,M2增长达到17.8%,超过央行年初既定目标,N1增长21%,增速创2004年以来新高;2007年前两个月合计,金融体系新增人民币贷款9814亿元,同比多增2600亿元左右;2007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51,比上年同期提高20.65点。数据说明,2007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这也有效提升了投资者信心。 宏观经济的继续走强在微观层面上的反映即为,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超过预期,继续推动市场估值水平上升。截至2007年3月23日,从已经公布的436家上市公司的年报看,97.71%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80.73%的上市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全面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据统计,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合计同比增长62.63%,加权每股收益为0.2422元,同比增长44.03%。 新基金发行提速,储蓄继续向股市转移。截至2007年4月2日,当年共发行(含正在发行)开放式基金15支,发行总额累计1007.4亿元,平均发行额度为83.95亿元。且从3月份开始,新基金发行呈逐渐加速之态势。数据显示,1月、2月份分别仅发行3支和2支基金,而3月份,证监会已批准新发行基金共计10支,发行总额度将超过700亿元。新基金的陆续建仓行为推动了大盘蓝筹股,特别是市盈率相对较低的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的反弹。 与新基金发行提速相关联的是,储蓄资金继续出现向股市转移的客观趋势。这种客观趋势首先体现在,存款增速继续下降,同比少增较为显著。该趋势也反映为股票市场开户数快速增加。2007年2月末,股票市场开户数为8323.2万户,较上月增加127万户。2007年前2个月合计,股票市场新开户数为469万户,增幅为近年来新高。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07年 季度调查数据也验证了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转移的主观意愿增强。数据显示,在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中,“基金”占比从上季度的10%跃升至16.7%,刷新历史记录,分别比上季和去年同期提高6.7和12.7个百分点,“股票”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调查同时显示,尽管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仍为储蓄存款,但持这种看法的居民比例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本季更是降至59.4%,为调查以来的最低点。 下一阶段股票市场走势 3月下旬,在大盘蓝筹股重新崛起的同时,前期领涨的ST板块开始出现群体性下挫,这意味着股票市场正在重回价值型投资的轨道。预计下一阶段,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震荡上行的态势,但震荡的幅度将小于 季度。 市场信心继续增强,股票市场总体上将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一是2007年宏观经济和工业利润增长将稳步上升,稳定的盈利增长将推动股票市场估值稳步提高;二是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将难以改变。持续的资金流入将有效缓解偏紧的货币政策、非流通股解禁的影响;三是政策预期逐渐明朗。由于3月18日央行已经提高利率,因此未来几个月市场出现金融政策利空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且会计准则变化以及“两税合一”政策将继续增加上市公司账面利润。四是市场监管环境更加严格。如证监会先后对贤成实业、杭萧钢构两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上交所安排沪市S股公司集体提示风险,国信证券等6家券商又在管理层的授意下集中澄清借壳上市传闻。五是资产注入有助于降低股指泡沫。预计2007年中央企业整合力度将继续加大,中央企业母公司通过资产注入增厚上市公司每股资产的意愿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安全边际继续提高。六是海外大盘“红筹股”的回归将继续增强境内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股指期货出台前后可能还会出现震荡走势。根据发达 和新兴经济体 经验,在股指期货出台之后,股票市场往往短期内会出现震荡走势。例如,1986年9月,日本推出NIKKEI225指数期货,10月份,NIKKEI225指数从18000点下挫到16000点;1984年5月,英国国际金融交易所推出FTSE100指数期货,6月份,FTSE100指数一度从1100点下探至994点;1982年4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推出S&P500指数期货,S&P500指数在7月、8月份最低下探至103点。因此,如果2007年6月份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鉴于股票指数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股票市场将可能会再次出现震荡行情。但同样根据国际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期货并不能改变股票市场长期向上的走势。 对商业银行而言,一要关注储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动向,发展证券市场类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二要防范企业和个人利用贷款资金炒股。

特斯拉股价跌了个“大众市值”,发生在马斯克德国之行后?

文/上午

生产/节点财务

2019年,蔚来汽车一度风声鹤唳,公司创始人李斌被戏称为“2019年最差人物”。然而,就在市场担心蔚来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的时候,2020年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蔚来汽车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美元,超过了很多年产销过百万辆的传统汽车巨头。

从黑暗时刻到股市明星,蔚来汽车经历了什么?

全球汽车工业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之中。作为汽车行业“新物种”的代表之一,蔚来汽车创立7年来,数百亿资金、改变城市道路的雄心和跌宕起伏的商业故事风起云涌,而李斌无疑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人物。

/ 01 /

十亿资格赛,标杆特斯拉

2014年初,和马吃饭,谈到自己从易车辞职造车的计划,希望得到腾讯的支持。马花藤同意了。

那时候,李斌已经是创投圈里有名的连载创业者了。这位北大毕业生在2011年成功带领易车成为国内 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

此前,在汽车行业的渗透使李斌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更加敏感。为了借助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从2009年开始,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试图撬动更多社会资源进入这一行业。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扶持方向,将很快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顶级市场。

李斌意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和市场已经准备好了,是时候创业了。

的想法与另外两位连续创业者不谋而合:分别创立了泡泡网和汽车之家的李想,以及UC优视的联合创始人何。他们都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机会,并很快分别创立了车和家(后改名为李)和Xpeng Motors。这三家公司后来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中坚力量。

那时,全国各地正在开展一场造车运动。2016年前后,全国20多个省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开工。造车大潮下,“中国初创车企加起来比全 都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汽车厂商盯上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还有在汽车与互联网融合的浪潮中,在城市出行中的话语权——这是一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正在角逐的产业变革。涉及新旧能源、无人驾驶、电池等上下游产业链的众多参与者,以及内外部资本。

然而,与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相比,李斌等人面临着比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更严峻的形势。特斯拉推出 电动跑车Roadster的时候,电动汽车还没有成为传统车企的点。到2016年,几乎所有传统车企都明确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转型方向之一。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汽车等传统车企巨头早已实现了 代低价微型电动车的市场应用和检验,拥有先发优势。

这意味着,为了生存,李斌必须比马斯克更快。更快的找到钱和人,更快的实现量产。

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 工程,汽车的生产不仅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需要巨大的资金。几十亿美元基本只是起步门槛,创业团队的融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先行一步,李斌获得了来自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淡马锡、GIC等国际机构,以及愉悦资本的VC投资,很快进入新能源汽车 梯队。

与此同时,2014年至2015年,与同学、蔚来汽车CEO秦在京沪两地开启疯狂招聘模式,为蔚来汽车储备人才。为了争夺人才,李斌2015年出国近20次,见了上百人,高价将宝马等众多 传统车企的设计骨干收于麾下。他还在慕尼黑、伦敦和北美的圣何塞建立了R&D中心。

为了快速实现量产,避免电动车的资质问题,李斌选择了更“轻”的路线,即不自建整车厂,只由江淮汽车设计制造。2016年上半年,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签署了为期五年的OEM协议,李斌计划以每年一款的速度推出新车型。这种轻资产模式使企业能够“用资金换时间”,更快地参与市场竞争。

在发展的道路上,蔚来汽车选择了一条对抗特斯拉的高端产品之路。2016年11月,蔚来汽车 推出类似特斯拉的电动跑车;2017年12月, 量产车型ES8发布。这款七座SUV的配置符合特斯拉的Model X,44.8万元的补贴前价格与特斯拉Model3基本持平;2019年3月,第二款车型——五座SUV ES6发布。这款车很多零件都是和ES8共用的,相当于尺寸小一点的蔚来ES8。

自此,以颠覆姿态出现的蔚来汽车,通过用户、智能、服务等维度,另辟蹊径,从红海中的原有汽车市场突围。

/ 02 /

的服务,昂贵的费用。

2017年12月16日,首届NIO日在北京五棵松 馆举行。在Imagine Drag 的帮助下,万人 馆几乎座无虚席。当天,李斌宣布蔚来 量产车、售价40-5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ES8正式上市,并开放预订。这场豪华的发布会,让蔚来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但是为什么用户会用买奔驰的钱去买一辆“不 ”的电动车呢?新车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2015年的时间节点,手机依托科技互联网实现了多次重大迭代。但由于传统汽车已经形成了一套成型的工业体系和流程,科技互联网的应用一直比较滞后。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存在巨大的“技术萧条”,这被认为是新创业者的机会。数字化系统、智能驾驶舱、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新技术带来的“更快的迭代和用户体验提升”,被李斌视为造车新势力的关键武器。

同时,传统汽车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缺乏“用户”的概念。他们研发、制造、生产汽车,销售汽车,把自己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交给外部的合作伙伴,但他们几乎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在其中建立服务体系,这在李斌看来是汽车领域一个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价值。

2015年,和蔚来CEO秦在北京五洲皇冠酒店聊到半夜,最终确定公司的核心价值是服务体系。与传统车企将汽车视为交通工具不同,蔚来将汽车视为用户俱乐部:当用户买车时,就可以视为加入了一个俱乐部。

汽车销售不再是“一锤子买卖”。有了智能汽车,蔚来与车主有了联系,但这只是 步。李斌试图打破传统的4S商店和汽车服务,建立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服务体系。为此,他做了很多造车之外的事情: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建设昂贵的NIO House(蔚来中心),用户可以在这里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喝咖啡,看**,健身...为了缓解用户对充电的焦虑,他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充电站,并采用了“一键加电”服务。

“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预期的体验整个过程。我们不能围绕这件事做太多。”秦曾经这样总结蔚来的服务体系。这些服务类型各异,但通常都能戳中用户的痛点。比如Fellow为用户和孩子准备生日聚会;车交付时,帮忙装扮新车;组织免费活跃车主在海南观看一级方程式比赛,甚至帮助车主求婚...有用户感慨“没买车,买了VIP服务,车顺路送”。

很多蔚来ES8的车主提到,如果说一开始是被蔚来的硬件吸引,然后成为蔚来的粉丝,那更多的是因为公司的软服务。“当你购买传统豪华车时,你与汽车品牌的关系通常在交钥匙时刻结束。你买蔚来汽车,你转钥匙的时候,你和它的关系才刚刚开始。”

某种程度上,蔚来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思维和用户体验。用户曾将其比作苹果手机。“苹果几乎没有发明什么手机技术,但它重新定义了手机的体验:手机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还是用户与外界联系的窗口,是消磨时间的伴侣。汽车不仅是带你从A地到B地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人的情感。”

然而, 服务的背后,是昂贵。

曾有人为北京东方广场NIO House贴出账单:以日租金105元/平方米计算,其年租金过亿。但李斌认为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因为要在上海和其他大城市一年销售几千辆汽车,传统的4S店模式可能需要五六家店,“成本比NIO House高”,后者可以提供前者无法比拟的服务。

多重“烧钱”下,2016年至2018年,蔚来汽车分别亏损约35亿元、76亿元、2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344亿元。

正如特斯拉首创直营模式不被看好一样,蔚来汽车在服务体系上的重金投入模式也不被市场理解。不过,在李斌看来,苹果手机的系统创新能力是公司重要的竞争点。它依靠硬件产品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但同时又依靠内容销售获得重复购买的持续利润。这种模式也可能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

即便市场质疑不解,2018年9月,蔚来汽车成功赴美IPO,成为国内 上市的新能源初创车企。从成立到登陆纳斯达克,特斯拉用了7年时间,而蔚来汽车用了不到4年。

“快”的战术让蔚来汽车收获了不少肯定。然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危机感的人,李斌对鲜花和掌声背后的危机保持冷静。2018年9月上市后,他召开高管会议,称现在是公司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飞机起飞的时候是最危险的。一旦熄火,就结束了。没机会了。"

上市三个月后,蔚来北美CEO吴宣布辞职。随后中美关系、行业竞争、资本市场波动接踵而至,内部电池等各种危机密集爆发。蔚来汽车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 03 /

驶过“致命弯道”

蔚来的未来何去何从?

2019年6月,一场圆桌论坛即将在深圳拉开帷幕。准备上场的李斌接了一个电话,变了脸色。

同一天,一辆蔚来ES8自燃,打给李斌的电话来自蔚来的自动报警系统。蔚来有一套后台系统,会监控所有汽车的电池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某块电池有异常,就会同时把电话拨出去给所有的高级管理人员。

这是蔚来汽车三个月来的第三起自燃事件。管理层分析应该是动力电池组的模块设计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险起见,2019年6月底,蔚来汽车宣布召回 量产车型4803辆es8,约占其已交付的17550辆es8的四分之一。

从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汽车召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传统汽车巨头丰田、宝马等。都大批量召回过汽车,特斯拉自从大批量交付新车后也召回过很多次。即便如此,电池安全、汽车召回等。依然让蔚来汽车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市场对它的质疑达到顶峰。

除了电池安全,蔚来汽车此时还在遭受财务危机。该公司上市时,原计划融资20亿美元,但最终只融资11亿美元。为了减少开支,2019年上半年,蔚来汽车启动了人员优化,这让外界更加觉得公司“被暂停”了。

随后,李斌表示,“电池召回是2019年最难的一件事,因为它触及用户的利益,并不是预想的那样。”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更难的部分还在后面。

2019年,资本寒冬来临,各大投资机构收紧 。那个曾经为了一点投资份额而打爆李斌电话的组织,此时已经消失了。李斌到处寻找VC/PE、互联网和传统汽车巨头,试图寻找救命的粮草,但都失败了。

2019年5月,蔚来汽车与北京亦庄国投签署框架协议,成立新实体蔚来中国,亦庄国投拟向其注资100亿元人民币。然而经过自燃等事件,这种合作最终夭折。在最困难的时候,创始人李斌不得不将订购的生产设备卖给对手特斯拉,以换取十几亿人民币的“救命钱”。

在很多人看来,此时的蔚来已经成为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不好的声音不断出现。蔚来的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路段。

关键时刻,还有一群人在为蔚来汽车呐喊,那就是蔚来汽车的车主。

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数十位蔚来的铁杆粉丝车主选择付费在火车站广场等地为蔚来投放广告。,甚至有的车主买了一万多的出租车为蔚来做广告。更多车主自发在朋友圈推广蔚来。

在老车主的推荐下,蔚来的汽车销量逐渐上升。2019年第四季度,蔚来汽车账户上还有大致10亿人民币。按照公司以往的支出速度,这笔费用维持不了多久。幸运的是,本季度有超过8000位车主选择付费提车,其中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老车主的推荐,为公司带来了超过30亿的营收。

某种程度上,蔚来汽车一度备受争议的用户企业模式所培养的“用户信心”在困难时期挽救了公司。

风向也在改变。2020年,特斯拉Model 3全球攻城略地,销量再创新高,达到50万辆。公司股价飙升,引发全球资本市场新一轮“新能源狂潮”。资本从犹豫转向追逐新能源板块。

在此背景下,合肥向蔚来汽车伸出了援手。2020年2月,蔚来汽车宣布与合肥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获得后者100亿元投资。根据协议,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落户合肥。粮草补给后,蔚来汽车进入汽车交付快车道。

2021年,中国市场前一阶段电动化的序幕已经差不多完成。作为 波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可以说为随后的第二波造车新势力付出了大量的试错成本,完成了重要的消费者教育。同时,通过前期投资,公司已经贯穿了智能汽车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随着公司销量的增加,各项指标都呈现出改善的趋势。

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公司全年营收、汽车销量、整车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营收约162亿元,同比增长108%;汽车销售额达152亿元,同比增长106%;毛利率为11.5%,较2019年的-9.9%大幅提升。

2021年初,伴随着“二代” 的发布,蔚来发布了 车ET7。到2021年4月,蔚来汽车第100辆量产车将下线。截至2021年8月初,蔚来汽车2021年累计交付49,887辆,超过2020年全年交付量。

对于公司尚未盈利一事,蔚来汽车向节点财经表示,公司目前的整车销售业务健康,亏损主要是R&D和销售。

百万购车补贴

自从马斯克与迪斯在德国布劳恩史维格机场短暂的2小时会面后,回到美国的马斯克的心情可谓是一落千丈,因为特斯拉股价遭遇了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9月8日,特斯拉股价暴跌21.06%,收于330.21美元,市值也跌至3082.64亿美元,一夜之间市值蒸发820亿美元,超过了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市值总和。同时,马斯克的身家也随之大幅减少,跌至714亿美元,仅一天时间就缩水了165亿美元。

那么一路飙涨的特斯拉股价为何在马斯克与迪斯会面之后遭遇暴跌呢?一直被奉为“神话”的特斯拉股价泡沫真的就此破灭了吗?而特斯拉股价暴跌是否会殃及造车新势力们的股价呢?

一夜之间市值蒸发820亿美元,这也让不少人惊呼,“特斯拉的股票神话要终结了”。

事实上,自8月31日创下历史新高以来,特斯拉股价已下跌34%,总市值蒸发超过1600亿美元。即便如此,目前为止特斯拉股价较年初时仍上涨了将近29倍,这场短期的剧烈起伏似乎并不能撼动特斯拉的基本面。

而深究特斯拉这一次股价下跌的原因,首先,与美国科技股整体下跌不无关系,亚马逊、苹果、微软和脸书等科技巨头们也在同一时间纷纷大幅下跌。其次,因未达到“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这一要求,特斯拉未被纳入标普500指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股价。

不过,最为关键的原因是特斯拉的自身业绩难以一直支撑其股价上涨,据官方数据显示,特斯拉2020年第二季度营收60.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63.5亿美元下降5%;净利润1.04亿美元,远胜市场预期的亏损2.4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亏损4.08亿美元。尽管特斯拉的营业额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能否支撑其股价如此大幅度的上扬仍存在疑问。?

不可否认,特斯拉过去一年时间里在股市创造了一个极为魔幻的奇迹,一举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这一年“钢铁侠”马斯克不断造势,不断地寻找和打开新的潘多拉魔盒,赋予了特斯拉股票一个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特斯拉的连续盈利、股价接连暴涨,似乎也正在证明新能源汽车的模式是“风口”,而且能够走得通,这也使得“中国的特斯拉”们争先恐后,一窝蜂的赶赴美国IPO。

的确,特斯拉市值屡创新高,也激发了整个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情,造车新势力也在这股资本热中温度只增不减。

然而,“标杆”特斯拉的股价开启暴跌模式后,自然也殃及到了造车新势力,中国三大在美上市的车企蔚来、理想和小鹏,股价同样遭遇连连下跌,其中小鹏汽车股价下跌6.83%、理想汽车下跌6.18%、蔚来汽车下跌5.28%。

那么造车新势力的股价“泡沫”会在特斯拉股价暴跌影响下破灭吗?

毋庸置疑,尽管这些造车新势力已密集的成功上市,但他们如此的高估值也受到了业界很大的质疑,就目前的交付量和盈利状况来看,即便上市成功为他们带来了及时的“粮草”和“弹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问题,但就像小鹏汽车在上市后何小鹏所说的:“目前的估值都是浮云。电动车赛道才刚起步,现在 一小步没有足够的价值,重要的如何在十年以上的长线获得成功。”

因此,上市也并不代表他们上市之后就一定会解决资金问题,这一切从蔚来汽车的过去一年的经历便可知,其上市之后所面临的的困难并不会减少。而且目前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依旧在技术层面存在问题,比如智能系统升级、电驱系统技术等等方面。?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特斯拉股价的一路飙升之下,今年的汽车资本市场一直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但资本市场向来是对拥有增长潜力和空间的股票青睐有加,而特斯拉在汽车股中的一战成名,绝不仅仅因为其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汽车之外的第二重属性——科技。没错,多数看好特斯拉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对这家公司在整个汽车产业中的潜力估值:它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比肩苹果的高科技公司。

虽然当特斯拉股价猛涨时,有人称看不懂,也有人猜测是短线投资者投机心态下的泡沫堆积。但实际上,无论是特斯拉的持续增长的销量,还是魔幻的Ark皮卡,抑或上天的Space?X都是铁打的事实,这一切并不会在失去追捧后,瞬间湮灭于泡沫之中。

而此时即便是特斯拉股价遭遇了最大幅度的暴跌,并不能片面且坚定的认为特斯拉的股价泡沫破灭了,不过这也给当下的造车新势力们提了个醒,特斯拉的股价的确是依靠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和梦幻的未来在支撑,一旦资本市场遭遇动荡,现实中的业绩又无法支撑其去造就“神话”时,“股价神话”迟早会破灭。

文/封甜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